
作者丨Alyssa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路过浦东陆家嘴东园路111号,大家会看到一幢大楼上标志着“协力律师事务所”,这是今年9月协力新搬迁的办公大厦;今年10月8日,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正式搬入法德东恒大厦办公,大厦位于玄武律政产业园中,这是国内首家由律所策划启动运营的综合商务园区,已经成为南京火车站附近的新地标…… 近年来,随着法律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律师事务所开始逐步走向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律所的办公空间正在朝品牌、文化和服务延伸,办公空间越来越具特色,律所品牌大厦也应运而生。 据律新社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有超百家律所完成乔迁。其中,法德东恒、日盈、协力等优秀律所正通过各具特色的品牌空间定义自己。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律所在品牌建设、客户服务以及团队管理方面的战略升级,更标志着律所的开放式经营思路升级,打造新型法律服务枢纽或许是更长远的布局。 ↑上下滑动查看↑
一、律所品牌大厦崛起 日盈律师事务所: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创立于2014年底,在短短几年内,即实现了规模与业务上的双突破,被认为是业内最具成长性和创新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2020年,日盈实现了执业律师过百的人员规模。目前,日盈在全国设有8处办公机构,团队拥有近300名律师,由律界精英、法学专家等优秀人才组成。 2024年6月17日,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正式乔迁至秦皇岛路32号C栋的新总部大楼。日盈新址位于北外滩杨浦滨江东码头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且距地铁4号线杨树浦路站仅120米,交通极为便利。大楼坐落于历史悠久的黄浦码头旧址,红砖青瓦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质朴典雅的韵味。大楼内部也精心打造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办公设施,为律师工作、客户来访及行业交流提供了宽敞且舒适的环境。黄浦码头旧址,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历史变迁。日盈律所的入驻,将现代法律服务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赋予了律所独特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其品牌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同时,日盈的总部大楼还象征着其业务扩展和专业化发展的新起点。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主任毕玥对律新社表示,律所合伙人对日盈发展、管理理念高度认同,各项决策均能快速形成共识。面对乔迁及注册地变更等发展大事,日盈总所200余位律师不畏困难,整建制完成了迁移。未来,日盈将继续依托这一标志性大楼,推动律所迈向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新高度。
协力律师事务所:陆家嘴核心的法律新地标 协力律师事务所自1998年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扬帆起航,便坐拥了得天独厚的地利之便,为其发展铺就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自2006年迁址至华能联合大厦起,协力的合伙人团队便以专业引领规模,矢志不渝地追求打造“以专业带动规模的一流大所”的目标。岁月流转,协力不仅在专业化与规模化道路上稳步前行,更以其独特的海派文化魅力,成为上海法律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在当今法律服务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如何平稳推进协力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是全体合伙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协力全体合伙人深思熟虑并达成共识,决定对现有的办公空间进行全面升级,力求为员工和客户创造一个更加舒适、高效的工作与交流平台,以此作为推动律所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不仅体现了协力对品质不懈追求的企业精神,也彰显了其在变化中求发展的智慧与勇气。 ←左右滑动查看→ 2024年8月8日,协力律师事务所从华能联合大厦的31、33、35层整体搬迁至位于东园路111号的独栋办公新址。协力律师事务所的全新总部大楼坐落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大厦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由三层地面建筑和两层地下空间组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现代化金融地标相呼应——作为陆家嘴区域内罕见的别墅型办公楼,协力大厦通过空中花园、法治共建广场等设计,增强了办公环境的舒适性和开放性,为陆家嘴带来一抹“法治”亮色。从大厦内部设计来看,宽敞的办公空间、先进的办公设施,现代化会议室、阶梯式报告厅以及健身房、员工餐厅等多元化功能区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律所日常办公、客户接待及行业会议的多重需求。
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界的“超级枢纽”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肇始于197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恢复律师制度后南京成立的第一家律师事务所。经过40余年的卓越发展和品牌磨砺,法德东恒已成为江苏本土区域规模和专业实力领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 2024年10月8日,是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乔迁至法德东恒大厦办公的第一天。“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和旧的人一起搬进新的家。”法德东恒执委会主席张利军在乔迁致辞中激动地说道。法德东恒总部大厦坐落于玄武核心商务区,紧邻交通枢纽,四周名校林立,商业氛围浓厚,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大楼主体设计由知名建筑师操刀,以独特的造型和流线型的设计,彰显出律所对专业与创新的不懈追求。大楼内部更是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系统和各类专业设施。大厦的选址和建设理念充分展示了法德东恒在物理空间上的高度追求,通过精心设计的办公空间、花园式的办公园区,营造出高效与舒适兼具的工作环境,亦体现了律所对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的重视。 此次乔迁对法德东恒来说,不仅是办公场所的升级,更是其战略布局、品牌提升的重要体现。法德东恒管理合伙人王磊对律新社表示,法德东恒以提升律所品牌形象、优化办公环境和促进律所未来发展为出发点推动了这次搬迁,并在搬迁决策上采取了系统化的方法,比如召开合伙人会议、分享搬迁方案、讨论并解决问题、确定搬迁时间、分配搬迁任务、制定应急预案、执行搬迁计划、收集反馈意见、持续优化改进等一系列流程。更为重要的是,法德东恒大厦不只是单纯的办公楼,它还承担着推动法律服务多元化发展的重任。大厦所处的“律政产业园”,聚集了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公证处等相关法律服务机构。这种集群式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律所的综合服务能力,还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多维度的法律与中介服务平台。
二、重资产运营下的律所规模扩张与品牌革新 随着法律服务市场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化,越来越多的律所基于长期稳定性、品牌形象、资产增值潜力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重资产运营”模式,自建品牌办公大厦便是其方式之一。律新社通过调研了解到,“重资产运营”对律所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具有多重独特价值,有助于推动律师事务所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1 长期稳定性与自主性 律所自建办公大楼意味着拥有了对办公场所的绝对控制权,不受租金波动和租约到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长期稳定的办公环境。这种稳定性有助于律所制定和实施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在业务扩展和战略调整时,可以灵活调整办公空间,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强化律所品牌力与影响力 高品质的办公大楼是律所实力和专业形象的直接体现,有助于提升客户对律所的信任度和认可度。独特的建筑设计、内部装修和配套设施等,都能增强律所的品牌辨识度,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则展示了律所在财务和管理上的稳健性,有助于提升律所在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外,律所通过在办公大楼内举办各类法律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律所资产增值潜力 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价值的提升,自建办公大楼具有较高的增值潜力。律所可以通过持有并经营这些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未来,这些资产还可以作为律所融资、扩张或转型的重要筹码,为律所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促进律所规模化发展 自建办公大楼为律所提供了充足的办公空间,有助于吸引更多律师和团队成员加入,从而推动律所的规模化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律所可以承接更多复杂的法律案件和项目,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5 提升律所综合竞争力 通过自建办公大楼并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律所在硬件设施、办公环境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有助于律师事务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和信任。此外,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办公大楼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律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祝筱青向律新社表示,协力之所以选择独栋办公大楼,正是出于事务所长远发展的考虑。一是使律所办公条件与由近800名执业律师和相关专业人员构成的强大团队及在知识产权、金融并购、海事海商、破产清算、国际仲裁等领域的竞争优势相匹配。二是满足客户需求。通过优化办公环境和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满意度。三是强化律师团队建设,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独栋大楼为律师团队提供了更加灵活、舒适的办公空间,促进了内部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吸引并保留顶尖法律人才。此外,协力大楼优质的会议设施和独特的屋顶花园设计,不仅为日常办公提供了便利,也为举办各类高品质活动创造了条件,成为协力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尽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策将极大助力协力实现高质量、规模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与协力“以专业带动规模”的愿景是相匹配的。 而对日盈来说,建设总部大楼却并非“重资产运营”。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主任毕玥表示:“恰恰相反,日盈乔迁旨在以集中化管理模式实现降本增效目的。此前,日盈上海多处办公室分散在各区,导致管理效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如今,集中在总部大楼办公,真正实现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对品牌化而言,日盈此举也更好地体现了规模化集聚效应,以整体形象、明确定位展现律所核心价值观。例如,围绕“家文化”,日盈本次希望打造配套一流的大楼,除单体面积达24平米或带露台的办公室,还专门设有食堂,免费开放高尔夫练习室及果岭、健身房、24小时浴室,并将继续建设影音室、乒乓球室、桌球室等设施,旨在以宽敞、舒适的环境,打造律所为家、轻松愉悦的办公环境。
三、构建法律服务枢纽: 资源协调与服务连接的桥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法律服务生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服务生态系统能够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的法律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法律服务生态建设还能够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法德东恒管理合伙人王磊向律新社表示,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建设的的确不是一栋办公大楼,而是一座综合性的律政园区——玄武律政中心,共有5栋楼宇,总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其使用的1号楼即为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的总部大厦。而玄武律政中心以全国首家综合性律政产业中心为定位,吸纳了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破产重组等领域的服务机构,形成了律政行业服务机构集聚区。这种布局不仅为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环境,还促进了法律服务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有助于打造超越法律服务的专业服务业枢纽。此外,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还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管理风险、创造价值”为己任,不断创新法律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推动法律服务生态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法律服务生态建设将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服务创新、质量提升、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作为行业内的开拓者,有望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协力律师事务所此次搬迁至新址,也标志着其在法律服务生态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协力律师事务所主任祝筱青认为,法律服务枢纽不仅是一个整合多种法律资源、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平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协力律师事务所正基于其现有的优势条件来构建这样一个法律服务枢纽。例如,协力计划在大楼前建设的法治广场将作为公益性质的空间,促进与司法局、律协及陆家嘴街道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公益法律宣传。此外,协力一直致力于法律服务生态建设:通过加强与高校、调解机构、研究机构、公证处、仲裁机构等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提升律所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应用法律科技,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律所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等。 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主任毕玥表示,由单层办公室迁入大楼,日盈正是希望打造一个综合的法律服务体,不仅向客户提供服务,也为律师和员工提供服务。所谓生态建设,即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做到以人为本。其核心不在于设施是否豪华、空间是否够大,而在于其中蕴含的细节。日盈在建设大楼时充分贯彻“人楼合一”的理念,注重满足客户和律师的需求——以运营团队为例,日盈已覆盖保洁、厨师、园丁、24小时值班人员,在办公室管理能级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律所对外服务的专业性。“希望每位律师都能在此感受到幸福感和荣誉感,这也是日盈建设法律服务生态的终极追求。”
结语 日盈、协力、法德东恒等律所的崭新大厦,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集合,更是梦想与信念的承载。它们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律所的历史积淀与创新活力,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未来,这些律所品牌大厦将继续见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资源协调与服务连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