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律新社调研员 Loong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从法学到管理学,从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到律所高级合伙人,梁沐周律师经历跨界、享受跨界,并利用跨界经验和多维度知识搭建了自己的事业图谱,在解决争议的赛道中总结出一套独到“心法”。 在律新社发布的《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争议解决领域》中,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梁沐周获评“律新社2024年度争议解决领域品牌之星:实力律师”。近日,律新社与梁沐周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他成为资深律师的成长历程,以及交叉学科背景、机关管理工作和法律执业经验对其律师业务产生的影响;同时倾听他对基建政策转向背后所释放信号的解读、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机遇,以及新经济周期与争议解决呈现出的新趋势。 积攒多维经验,发挥交叉学科优势 梁沐周律师在对谈中着重提及“升维竞争思维模型”,这一概念源自其同学赠予的一本书。该模型主张决策者增强长远视角的能力,提升对内外发展趋势的预见水平,梁沐周深受启发。或许,不同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历在给他带来宝贵人生阅历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了多维度解决问题的破界能力,得以“跳出法律看法律”。 祝贺您获得“律新社2024年度争议解决领域品牌之星:实力律师”。作为一位富有经验的资深律师,您能否介绍一下自己的业务定位和范围? 梁沐周 光阴似箭,我的工龄都快20年了。我曾在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幸积累了丰富的机关管理和国资管理的经验,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成为执业律师以来,我专注于合规决策参谋和项目危机处置,投融资、并购与重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新能源等领域法律事务;并在前述专注板块有丰富的重大复杂商事争议解决业绩。我曾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执行委员会、广东省国资委、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南方公司、广东能源集团、广州知识城集团和美兰国际空港等上市公司的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并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年,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等项目服务业绩。 您具备法学和管理学教育背景,拥有体制内的管理经验和律所执业的工作经验,丰富的经历对您处理法律问题和管理问题有何影响? 梁沐周 得益于一路上在学校和工作中遇到的良师益友,我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我的博士同学曾向我分享了一本关于思维模型的书,看完这本书中讲的“升维竞争思维模型”,我很有启发。 “升维竞争思维模型”就是指在原有的维度上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呈现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决问题。升维竞争是利用主动拉升自身空间维度,即高于同行业竞争者对象的技术、标准或者模式,以此对对手实施不对称性(不同维度)的竞争,从而更快地获得市场的思维模型。这个思维模型给我的启发应用就是提升决策者的长远视角能力,提高对组织、环境发展趋势的预见性,继而提前对未来某个维度进行培养,最后在竞争中确保自己有大概率的获胜机会。 不同的学科积累和不同的工作经历给我带来了宝贵的人生阅历。体制内的工作经历让我和国资客户产生同频共振,能较快立足合规决策参谋和危机处置领域,为客户提供科学参谋。多学科的积累和阅历,让我选择深耕投融资、并购与重组领域,通过项目的高质量服务,不断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广信君达和我们自己团队业绩的不断积累,不断夯实了在国有基础设施、房地产、新能源领域的基础。在前述领域的不断总结和归集,为我们在争议解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案件源泉。 人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需要基于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对未来的判断,确定自己要提升的能力。主动拉升自身维度,通过跳出“当局者迷”的状态,跳到“旁观者清”的角度,增加解释维度或者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跳出法律看法律。 您的团队由具备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您是如何组建这个多元化团队的?在分工合作时,您如何确保各成员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优势互补? 梁沐周 在招聘时,我会关注应聘者的两个方面——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如果具备投资、管理、会计、审计、税务、建筑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这就属于加分项。随着涉外业务的开拓,我们对具备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能力的应聘者也很关注。不同专业和工作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团队容易形成破界思维,可以从多维度视角来评判、分析项目,并给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有利于团队律师跳出原有的认知系统或者能力场域,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提升自我、提升团队的思维模型。 在团队分工合作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客户需求。我们首先要充分洞察客户的需求,比如预算、获得的满意度的表征、急切程度等,为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匹配不同的服务。同时,针对不同律师的能力、经验、主动性和层次需求,团队内部也会进行协调,提供不同的机制,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攻心”策略解冲突,确保客户利益最大化 梁沐周律师坚信,在处理纠纷冲突中,“攻心”为上策,秉承以和为贵,以客户利益全局最优为原则。无论是处理国资还是上市公司的案件,都要从客户、裁判者、律师、社会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密切合作,以高效的执行力为客户服务。 您在争议解决领域深耕多年并取得亮眼成绩,想必已总结出一套独到“心法”,能否分享给大家? 梁沐周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为攻城。古往今来,在纠纷、冲突解决中,都是以攻心为上策、攻城伐战为下策。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境外,我们团队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客户利益全局最优原则。 争议解决的方式只是解决客户遇到纠纷的手段和途径,而不是目标。在纷繁复杂的商事行为中,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可见、可实现直接获利。在思考诉讼方案的整体利益性时,广义的客户利益全局最优思维是争议解决律师在更高的层级需要为客户考虑的。 另外,我们不主张客户无时间节点、无目标的调谈,也不寻求动辄就通过争议解决方式来处理矛盾,而是积极寻求二者之间对客户全局最优利益的平衡,并在做好预案的前提下掌握主动性。 其次,以和为贵、不折腾原则。 争议解决前期,我们习惯同步推进非诉讼的谈判磋商和争议解决方案的设计,两手都要有准备。一旦无法磋商,尽早采取财产保全等争议解决方式,寻求有效裁决,提高通过和谈解决的效率,实现争议解决各方的共赢。 我们会为客户考虑更多的具备实际操作和落地可行性的方案,原则上拒绝不切实际的预期。通过争议解决前期的风险评估,我们会尽早、全面地向客户披露有关风险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新方案,避免客户陷入预期陷阱和不科学的决策当中。 在争议解决过程中,我们会高度关注客户、对方和裁判机构的动态,及时捕捉新的变化,与客户进行动态、细致地沟通,提高争议解决的成效。 在解决阶段,我们关注裁判结果的可执行性和救济方案,并及时关注危机的有效化解。 最后,坚持有效沟通、高效执行的原则。 优秀的争议解决律师都是沟通能手,只有主动倾听客户需求、理解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律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把高效执行工作的成果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客户,得到客户的正面反馈。我们将高效执行的工作原则作为检验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标准,致力打造一支具备投资、管理、会计、审计、税务、建筑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责任心,并牢固树立“忠诚、干净、担当”意识,秉承“勤勉尽职、忠于客户、服务社会”信念的律师先锋队。 在为客户提供合规决策参谋和危机处置服务的过程中,您如何结合不同主体的特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梁沐周 合规决策参谋是我自己归纳的一个领域,其更多是体现法治政府和公司合规治理方面的法律服务工作;危机处置主要表现为针对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出现的风险,有效进行合法化解和妥善维稳的法律服务工作。围绕政府、国企和上市公司重大投资所产生的争议解决和危机处置案件,我们已经办理了40余个项目案例。在重大国有投资决策事项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中,律师参与了顶层设计,是合规决策的参谋者,是危机处置的排雷兵。政府、国企不仅要关注合规性,也要有大局意识,注重社会效果和整体最优效果。针对营利性企业客户,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合规治理层面,我们会紧紧抓住趋利性和合规底线的统一,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要符合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也要具备可行性和经济性,更要能够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以确保律师服务保驾护航的效果落实到项目中。 您在处理重大复杂商事诉讼案件时,如何从多维度出发制定诉讼策略,以确保法律适用与社会效果的平衡,并成功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梁沐周 制定一个完美的诉讼策略,我们会从客户、裁判者、律师和社会效果四个维度来思考。 一是客户维度。客户对律师的需求是不同的,有需要胜诉的,有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更有既要胜诉又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我们团队把高效执行的工作原则作为检验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原则标准,视为己任、视为己责,把高效服务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同时,我们也需要主动全面倾听客户需求、理解需求,方可对症下药,提出可行的法律建议和将高效执行工作的成果及时、清晰、有效地传达给客户,得到客户的正面反馈。通过提高上述综合素质,律师能够在不同的业务服务中建立专业权威,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并在客户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C位”。 二是裁判者维度。对争议解决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裁判者,因此争议解决参与者需要重点关注裁判者的思维。江必新大法官曾经就裁判思维提出过有关观点:首先,如何在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找平衡。确定性和稳定性是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可预测性的前提,而人只有在具有可预测性的情况下,才是自由的。只有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才能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其次,如何实现裁判思维模式的兼容。长期审判某一类案件也会形成思维偏向或定势,经常会出现合议庭内不同专业方向背景的法官对同一个案件持不同意见的情况,很难达成共识。再次,如何确定裁判所追求的效果。争议解决律师应该重点关注裁判者思考的角度。我们在诉讼方案制定过程中,会对裁判者既有的判例进行系统地分析;在诉讼中,也会根据进度的需要,对相近、相似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并提交给裁判者,以增强诉请的支持力度。 三是律师维度。在争议解决前期,律师团队是争议解决模型的设计者,丰富的交易经验和从业经验、多维的知识背景、系统性的思维逻辑、前瞻性的判断能力是优秀律师的基本素质,对争议解决方案模型的搭建、预期效果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争议解决过程中,律师团队就像优秀的领航员,为客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一名优秀引航律师需要对所涉及的争议案件行业进行沉淀和理解,需要对管理、运营、财税等综合知识进行积累,实现公司治理中对于股东、投资人、监管机构、客户、员工等各方面的诉求的合规平衡。在冲突和纠纷解决过程中,律师团队就像坚定、忠诚的资产捍卫者。面对争议各方的利益博弈,需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对各方利益诉求的预判力、解决问题的实操能力和高效的应急处置方式,这是对律师团队综合能力最直接的考验。 四是社会效果维度。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常态的法律适用作出的裁判结果明显不能为全社会的公认观念所接受,或者按照一般社会观念衡量是明显荒谬和脱离实际的,我们就需要通过利益衡量、漏洞填补等方式实现裁判的妥当性,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和案件的妥当裁判。所以,类似于群体性案件、金融欺诈案件、重大投资纠纷等等争议解决的诉请内容、结果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现实性、经济性、影响力,是律师需要慎重考虑的社会效果。 您在深耕投融资、并购与重组领域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客户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梁沐周 这几年,我有幸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风能、氢能等行业细分客户提供过有关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的政府决策参谋,到投资、并购的尽职调查、谈判等全流程服务,再到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施工建设和运营的合规治理、融资服务以及项目运营中出现风险的危机处置、争议解决和强制执行、破产重整。 我们团队在这些项目中与客户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感悟。就以我们这两年服务的多个风电、光伏发电收购项目为例:一是关注投融资聚集的热点,紧跟客户的需求,高效赋能。风电、光伏的收购项目属于新能源、高端智造行业,该行业是我们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的重要落脚点,必然是我们律师要高度关注的板块。没有对应行业的经验,法律服务很难做好融会贯通。二是在并购重组的项目中,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要求是对律师团队的重大考验。除了提供传统并购服务外,更需要及时调配在投资、收购、造价、技术、工程建设等领域有经验的团队同事,这样才能精准发现交易核心风险,设计出切实有效的交易结构,并在交易文件中设置相应条款安排,助力交易顺利落地。三是高效的执行能力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法宝。律师团队只有通过高效服务,扎到项目、沉在现场,才可能尽快发现问题、提出风险警示、完善交易预案,并供客户进行决策,以确保项目的安全、高效交易。
勇尝“头啖汤”,做中国企业出海的底气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与之相伴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将会急剧增加。有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天时地利,在助力企业出海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广东律师均走在潮头。 广信君达是大湾区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头部律所,请问您认为疫情后的涉外项目有哪些热点?中国企业有哪些“走出去”的机会? 梁沐周 最近一段时间,我密集地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的客户公司进行项目拜访,总结了一些见解。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所带来涉外商事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高端智造、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风能、氢能等,高端智造包括航天航空、轮船、生产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码头、通讯、供水、电力等。涉外民事则主要集中在婚姻、继承、房地产交易等板块。投资主体更多的是关注国有资本的“走出去”,这将对涉外服务工作带来巨大的引领作用。投资的热点,我判断会在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区域。在投融资、并购、争议解决等业务板块,境外或者跨境法律服务的需求会急剧增加,对涉外法律人才的求贤若渴会体现为律所之间的人才抢夺。 对于涉外法律服务,中国律师应该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决心,让中国企业有底气出海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律师的重任。在这个方面,广东法律人已经尝到了“头啖汤”,作出了勇敢的尝试,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涉外人才培养工作都走在潮头。截至2023年12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共有律师406名,粤港澳合伙联营律所20家,粤港协议联营律所1家。同时带来的涉外法律服务案件也出现了井喷现象,2023年度,广东省法院合计审结涉外涉港澳民商事一审案件1.9万件,选聘120名港澳调解员参与跨境纠纷多元化解。
挖掘基建新需求,助力大湾区发展 基建项目和城市更新虽不如过去红火,但该领域的法律服务未必没有任何可挖掘点。梁沐周律师认为,既要有坦然面对的心境,更要有全面审慎的思维,要在危中寻机。 您在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今年有12个省市叫停基础设施建设,您认为此举释放了什么信号,会遇到什么挑战,将如何演变? 梁沐周 尽管基建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将逐渐减弱。多地新基建项目被叫停,会给基建项目的配套服务商带来巨大冲击。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基建投资效率的质疑,同时也会对律师服务带来巨大影响。比如,对应的法律服务客户、机会、金额等都将会大幅下降,已有的服务账期将会大大延长,给律师造成巨大的窝工损失。 但是,法律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链条的服务,面对如此困境,既要有坦然面对的心境,更要有全面审慎的思维,要在危中寻机。 我认为,该叫停政策并非一刀切。按照“有保有压”的政策要求,12省市的地方高速公路、不涉及增建跑道的民用运输机场改扩建、城市轨道交通、楼堂馆所等均属于“不得新建”范围;除城市燃气、排水、供水、供热以外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则被列为“严控新增”;但一些中央已批准的重大项目,比如“三大工程”(保障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依然是绿灯放行。该政策还要求,被点名的地方政府压缩投资完成率超过50%项目的投资规模。那些未被叫停的项目依旧需要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我们律师既要低头看路,立足现有客户,完善既有服务项目,深挖客户需求;又要仰望星辰,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发展新客户,发现新需求。 结合当前基础设施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您认为广东律师可以如何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梁沐周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确保“十四五”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基础。法律服务在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中大有可为。夯实国有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业绩,助力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对团队在该业务板块的基本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雅万高铁的通车和沙特新未来城的开建,涉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大,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将会像雨后春笋般爆发。 从需求逻辑而言,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律师的服务就应该在哪里。大量涉及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信息通信领域的机构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所需要的公司内部治理、机构改革、人事组织和对外的投资、建设、运营等,都是我们律师的服务领域。 新《公司法》已经施行,其规范内容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将是巨大的,围绕着这些机构及其法律需求,律师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我们团队从今年3月开始,便已经在为客户提前做好诸如完善注册资本认缴、减资、股东认缴出资加速到期、强化控股股东责任、公司清算、注销和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广信君达也正在不断壮大国际化服务的步伐。我们律所已经有33位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律师,这是广信君达相比国内其他律所最大的竞争优势。这33位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律师都是当地的佼佼者和先行者,既可以享受大湾区的发展红利,更能承担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重任,通过广信君达和香港、澳门的律师所在律所的网点,实现在大湾区甚至全球多个法域的高质量服务。
结语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法律法规在变,唯开放包容的决心和不断蓄力的宗旨不变。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度不断提升,但律师的使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