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要点 客户选择变多倒逼行业开启变革 数字化驱动取决于律所的基本盘 运动战中的攻坚战,切口很重要 律师自我驱动决定数字化的边界 庞召 知名律所/律师团队品牌顾问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01
数字化驱动:客户决策逻辑发生变化
律所数字化的前提,既取决于律所现有的规模及团队、业务构成,也受限于律所的“灵魂人物”对竞争战略的布局及综合管理能力。数字化怎样驱动业务,当支持者与反对者彼此内耗的时候,一场属于律所的“货币战争”正在临近。
以微信和字节跳动为例,前者通过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越来越像个超级App;后者以算法起家,改变获取资讯的方式。再加上微博、百度等其他巨头的移动端战略,把律师想要的潜在客户带到“三亚”。
法律服务行业正处在变革期,律师刚到达“秦岭—淮河”,无论是思想还是“着装”尚未来得及换新。一位风趣幽默的商事律师这样感悟:春江水暖鸭先知,老同志也得积极学习检索技巧。再当佛系的律师,客户都被同行带走了。
巨头技术产品快速迭代,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两个因素叠加,加之疫情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放大律师的感受。数字化是最终呈现的结果,本源还是行业竞争的格局及维度发生变化。
02
律师的“客户”去哪儿了?
疫情的到来,非诉律师也嗅到市场传递来的信息:优势业务,也面临变化:客户换所,降低支付预算,或者选择其他替代性法律服务商,比如“四大”。
自2020年11月初开始,微博法律2020年度《新媒体生态发展分享会》陆续在大成和炜衡所总部举行。作为受邀分享嘉宾,曾用计算机专业的流程图演示“客户”去哪儿的问题。哪里跌倒,哪里再把客户“找”回来。
互联网巨头的市场培育,客户把在电商平台形成的购物习惯,迁移到法律服务领域。借道互联网,把其当作“放大镜”去查找、验证律师的综合服务能力,即客户尽调。
在搜索、比对、验证和委托四大主干流程中,前两者在互联网一侧发生,后两者在律所发生。以市场竞争为获客主体的律师团队,最先感受到这波变化。出现了下面的故事:
故事一:疫情前,每天到访的咨询客户有几十位,现在个位数走起;
故事二:客户走访上海中心大厦,边拜访边搜,锁定一家签约;
故事三:早上,收到客户发来的在其他律所签约,在前台自拍的美照。
在这三个故事中,穿插着一条主线:客户以不同形式来过“律所”,来与律师见面。从律师的反馈看,单笔支付费用在100万以下的案件,不同程度出现被“尽调”的痕迹。企业市场部,也通过“尽调”以验证律所及律师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律师案源危机产生的根源,从部分案例剖析来看,客户内容消费产生的数据,并未充分被律师理解及吸收,导致有效反馈较少,间接造成了案源损耗。
03
跨界证据链:从0到1,尽调律师全景解析
在互联网与法律两个行业“联姻”的交叉地带,存在一个隐形的“黑盒子”地带。即律师不需要关心其互联网的逻辑原理,只需要知道功能及如何使用。案源转化不好,部分原因在于不了解“黑盒子”地带形成的数据流转规律,导致客户行为数据无法没有损耗、实时到达律所,并被客服及律师识别。
以刑事律师竞价广告为例,客户看到落地页的时候,也是淘选律师的开始。究其根源,一个刑事律师是否经办过大案、要案,兼顾所在的律所是否有规模和影响力,是重要的参考项。律师提供的“证据”是否经得住尽调,提前在互联网一侧完成数据聚合,成为转入线下律所拜访的前置条件。
通过上图,我们会发现尽调的规律和特质:一种跨界的复合型数据结构,既要满足互联网信息传递的要求,也要兼具律师实务的“内核”。需要充分举证能够解决哪类具体问题的刑事律师,或者在哪一个行业领域,如金融及投融资,拥有更容易被客户信任的服务能力。
部分业务以企业主及企业高管为核心客户群体,在对外输出优质内容时,在保护客户隐私合规的前提下,适当披露为行业客户提供专项法律服务时,通过争议解决或辩护,为客户争得了哪些合理权益。
04
数字化驱动: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客户尽调律师,新媒体运营内容和律所信息化建设,同属重要的“连接器”。数字化驱动律所,未必非要走技术路线。顺势而为,写新媒体的律师总体创收,不见得比投入大成本走技术路线的律师创收低。
律所数字化,无论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除了大把的银子投入,还得有完整的组织架构人员参与。没有走过的律所,觉得潜力无限,可以改写竞争格局。走过的律所,看不到希望的曙光是家常便饭。
法律产品经理画原型图,工具使用并不复杂,最难的是思维,比如从法律人转到产品人,最难的是思维转换。市面富余的不多,大多签有竞业协议。现在培养时间是个问题。隔壁老王红火,吃了数字化的红利,那是现状。那些灰头土脸的江湖往事,或许才是更真实的反馈。
05
迭代式运营:运动战中的攻坚战
在罗浩老师的《感性商业》这本书中,结合其多年的技术、设计及商业咨询跨界经验,从客户体验角度挖掘驱动业务增长的方法论。站在客户视角传递可以感知的“信息”,不是塞一堆法言法语给客户,不管其是否可以消化。
数字化这事,关键在于律师内心是否觉得这件事非常重要。关注的律师少,一场头脑风暴过后,年终吃光分光,没了下文。小团队内部孵化有成果、案例和数据,再争得更多律师支持,外变促内改或许更适应现在的竞争现状。
数字化驱动,一刀切只会扎心。全所数字化忒难,局部团队内容及法律服务产品数字化,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很多中小律所来说,把竞价投放与新媒体运营做好,创收也不低。七步走,用好客户搜索大数据,做好案源转化新媒体内功:
定位:优势/创收/长尾领域,哪些内容输出重点突出; 切口:以尽调为主线,找对影响客户委托行为的因素; 客群:谁是优质内容的主要消费者及潜在影响圈层; 布局:一主两辅,输出系列内容(图文/短视频); 故事:知行合一,符合新媒体运营人设定位; 信任:披露的关键信息是否足够佐证专业能力; 织网:借助客户搜索大数据,打造内容输出品牌IP。
06
数字化大势:尽调起于律师,终于律所
律师积极行动,只有一个理由——案源受到波及或者影响。以简历这杯“老陈酿”为例,明确告知客户会尽调律师,有漏掉线索的概率,即使一锅乱炖,律师也会快速把它变成荤素分开的精致“粤菜”。不用律所品宣督促,是真正的“自我驱动”。
俺们律师都是实在人,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必须称职,计算成本,更看疗效。大家都行动起来了,内部众志成城,数字化革新也就有了丰厚的土壤。
十年一个迭代期,数字化的关键前提是律师先要意识到:客户已经来到法律业务的核心地带,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提高互联网一侧的信息传递与运营效率。通过数字化驱动,成为差异化营销的受益者,跳出价格战引发的无序竞争。
案子从未走远,“法庭+市场”混合双打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没?
END
来源 | 庭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