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公证作为一种新消费进入人们生活,会是怎样新景象?
比如,“网红店主”发现门头或者商标被模仿,可以打开“采虹印”拍张照,随时随地取证;当有人借钱,您可以用采虹印的录音功能给他打个电话,聊聊当时借款的过程,还原下借款的场景,确认借款的金额、还款的意愿……当公证人的肉眼亲历不可达时,“采虹印”的技术天眼为你24小时不间断待岗备战!
对,仿佛身边有了24小时在线的公证员!
今天(5月30日),“区块链技术下的电子证据存取证公证实务探索暨‘采虹印’平台云发布会”如期在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以下简称“新虹桥公证处”)举行。本次活动中,由新虹桥公证处研发的“采虹印”电子证据存、取证平台惊艳亮相,吸引了近6000名关注新虹桥公证处和“采虹印”的“彩虹糖豆”。线下会议+远程视频+扫码看视频的“云发布”方式,也更符合“采虹印”的特性与气质。
为进一步促消费稳增长、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根据上海“五五购物节”的整体安排,5月17日,上海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上海信息消费节”,聚焦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推进新制造、新消费,激发信息消费活力。本次发布会活动即“上海信息消费节”的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新虹桥公证处主办,律新社承办,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趣链”)提供技术支持,律新社、爱奇艺、喜马拉雅、抖音等媒体进行全程直播。将时下热门的区块链技术与电子证据存取证公证实务相结合,将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深度融合,用科技为公证行业赋能,助推司法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法治水平的提高。
嘉宾致辞中,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介绍,信息消费是我国积极推动的消费新模式,公证与区块链的结合将打破传统的C端服务模式,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迅速提升。“采虹印”的应用将为新价值的产生保驾护航,为未来商业带来无限可能。
陆雷秘书长用“666”来评价“采虹印”,称赞其兼具第一、二、三产业的特征:“‘采虹印’融合了前端的基础资源,结合中间的制造管理平台,融合后面的销售服务体系,既能达到“1+2+3=6”的效果,又能迸发出“1x2x3=6”的力量。希望平台顺畅执行,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采虹印’这个名称中,‘采’有采集、存取之意,‘虹’即新虹桥公证处,‘印’指留痕、印鉴、公证证明。”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主任徐雪梅在致辞中谈到了“采虹印”的由来。
徐雪梅主任介绍,“采虹印”电子数据存取证平台由新虹桥公证处携手杭州趣链研发,是新虹桥公证处“云公证数据中心”继“线上赋强公证”“海外远程视频”“一次都不跑”项目之后推出的又一功能性产品,解决了基于网络环境产生的电子数据易被篡改、被伪造甚至灭失的风险。
“采虹印”运用区块链底层技术,全方位实现了电子证据的可靠采集、同步存储、不被篡改、快捷校验与轻松追溯,是具备了可信存证、可信取证、数据管理、一键公证四大功能的全链平台。凡是网络生活中的场景、细节,只要是需要留存的,“采虹印”都能助使用者一臂之力。每一次存取证,新虹桥公证处的云公证数据中心都会出具一份“电子数据确认函”。电子数据的智慧存管箱--“采虹印”,解决上链真实性和链上安全性。当公证人的肉眼亲历不可达时,“采虹印”的技术天眼为你24小时不间断待岗备战!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司法存证部产品总监李晨熙则从技术赋能司法角度,谈到了“采虹印”平台的安全性和优势。他分析,电子证据具有易灭失、以篡改的特点,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这一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在司法有效性上,“采虹印”使用趣链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存证,形成多方见证,避免数据被篡改;对证据进行哈希算法,通过区块链固证,确保采集的数据均能被可靠校验;采用虚拟机远程桌面技术保障取证环境清洁;采用实时推送技术,将麦克风、摄像头等手机端可靠设备作为取证平台外延,避免手机端自行采集存在的可能被篡改的风险。
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婚姻家事服务部/境外事务服务部部长冯爱芳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婚姻家事服务部/境外事务服务部部长冯爱芳主持。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主任徐雪梅、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何鸿涛分别代表新虹桥公证处与杭州趣链共同签署《战略发展协议》。在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携手共进,用技术为公证行业赋能,在云端引领创新。
公证制度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在预防纠纷、定纷止争、保障权益、维护稳定中,与法院承担着共同的社会责任。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公证”已成为公证行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年3月,中共司法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公证行业党的领导优化公证法律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在2020年底前全面推行“互联网+公证”服务,公证服务范围涵盖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能力。
而“采虹印”平台无疑是公证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有益实践。
除了莅临现场的嘉宾外,很多行业大咖在线上对“采虹印”的发布予以关注和祝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特聘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委员会顾问,美国杜肯法学院国际兼职教授张楚
远在美国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特聘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委员会顾问,美国杜肯法学院国际兼职教授张楚曾参与我国《电子签名法》的起草。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采虹印”予以密切关注。
他谈到,“采虹印”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运用区块链技术保障、完善产业链,不仅成为“新基建”的内容之一,也是保障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疫情使得全球产业链发生了重要变化,产业链的重构成为不可逆的事实。面对这一形势,公证员、公证行业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就要拥抱新技术,融入产业链。
张楚教授对“采虹印”等区块链产品的发展寄予厚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希望新虹桥公证处在管理、使用、推广发扬互联网思维,加强用户体验、跨界融合,希望“采虹印”把电子存取证业务推向世界。”
互联网技术瞬息万变,但最让诉讼律师头疼的问题却一成不变,那就是“证明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生活被直接推到大众面前。相应地,涉及网络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电子数据的取证无疑“难上加难”。
2019年发布的电子证据白皮书显示,移动公证累计取证客户已高达6700万人次。全国民事案件中,使用电子证据的达73%,且比重将越来越大,覆盖的类型也将越来越多。虽然电子证据的采信率达到90%以上,但未被采信的10%放在个案上,败诉率就会是100%。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峰
对此,上海律协知识产权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峰在发言中谈到,区块链与公证的融合是巨大的进步,有利于维护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且做到可追溯、可检验。希望“采虹印”能为企业等新经济体、个人维权者、律师同行等各类群体提供后方保障和更多便利,成为为律师“减负”的好帮手。中科院杭州院院长助理、总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C卡/区块链专委委员周跃
中科院杭州院院长助理、总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C卡/区块链专委委员周跃则从学理角度,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彩虹糖豆”们讲解了什么是区块链技术,以及区块链在证据学上的应用。
他谈到,实务中,由于设备可以修改录入的信息、程序可以动态修图、照片可以后期处理,导致电子信息在生成和传递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安全隐患,以致电子证据很少被广泛采用。公证书属于最高的证据等级,公证处在证据中具有超然的地位,用新技术推进行业发展,是包括公证人员在内的每位法律人必须做、且应该做的事。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相关的公证业务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传统的公证业务在办证流程及人员储备、软硬件配置上已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将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的精髓应用到公证法律服务中,推广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等技术创新,促进公证服务和现代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将为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纠纷的预防、解决提供一种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作为上海市首批合作制公证机构的试点单位,新虹桥公证处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关注区块链技术,不仅肩负着公证行业深化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重任,更承担着探索新技术与公证行业融合发展之路的责任。
在未来,新虹桥公证处还将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服务民生,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服务经济生活、保护知识产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