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案件极大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了不健全人格的形成。”上海高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包晔弘表示。
上海高院曾对全市校园暴力案件做过调研,发现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主要集中在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或财产性暴力案件,加害人以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主,共同犯罪比例高,且加害人与被害人大多具有同班同学或者同校学生关系。
9月7日,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的大礼堂里,开展了一场“法治护航,校园‘零’欺”法制课堂暨赠书仪式。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处(以下简称市教委未保处)、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服保办)、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二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主办,围绕校园凌欺展开。主办单位负责人、工作人员,全市各区教育局未保处工作人员,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负责人、教师、学生及媒体记者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律新社作为受邀媒体,全程参与。
仪式上,4家主办单位负责人向学校师生代表赠送了《法治护航校园“零”欺》专题普法读本。据悉,近期将有首批4000本漫画册逐一发放至全市各初中学校。
据介绍,目前,上海高院已在全国首创“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少年司法保护网”,并与市教委在上海一中院、上海二中院及长宁、闵行、浦东、静安、普陀、宝山、虹口等基层法院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基地”。
■ ■■■■
2012年至2017年,上海法院共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约776次,参加人数约84403人次;
上海高院、上海二中院、上海浦东法院、上海普陀法院编辑《悦读法律》、《法润花季》、《开心漫漫看》、《少年天平》等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刊物约83期,共计向学校发放约91.39万册;
上海一中院、上海二中院、上海宝山法院创设“小法槌”、“法润花季”、“菁菁法苑”、“护航青春”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人数约87581人次;
上海普陀法院、上海长宁法院、上海浦东法院分别开通了“校园天平”新浪微博群、“小顾法官在线”微博、“小小少年QQ群”,普法效果明显;
上海宝山法院、上海浦东法院拍摄的法制教育系列微电影《都是网游惹的祸》、《冲动是魔鬼》、《唤来天使的重生》,则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起,上海高院还与市教委、团市委等六家单位连续6年联合开展“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上海市少年模拟法庭进校园进社区网络电视展评活动,该活动网上播放次数和投票数分别达100万次和110万次以上,并先后获得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上海市综治委2014年度上海市“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十佳示范案例,第五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入围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此次,上海高院、市教委、市服保办及上海二中院四方合作,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教育部等下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发放专题普法读本的形式,延伸司法审判工作职能,发挥防范校园暴力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职能。
在今天的活动上,上海二中院法官助理王梓焱娴熟地做起了“普法小老师”:“可怜的食草恐龙在快要找到栖息地时走进了死胡同,准备重新找路,却在紧要关头碰上了可怕的食肉恐龙。恐怖……绝望……这就是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感受。”
王梓焱一边播放电影《恐龙》片段,一边向120名初中预备班学生介绍校园欺凌对被害人心灵造成的影响,同学们目不转睛地听着。
王梓焱是《法治护航校园“零”欺》漫画册的文字执笔人之一,“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等类型。”他说。
为形象生动地说明身体欺凌的表现形式,王梓焱在课堂上自编自导了“打劫”短剧,并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警察叔叔演绎如何在遭遇欺凌时保护自身的短视频,原以为会是一套“防身绝学”,不料视频中的警察叔叔则在面临“欺凌者”时转身就逃,边逃边喊“救命啊!”如此诙谐幽默的呈现方式,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也懂得了在危险面前,把握时机逃跑是最便捷的方式。
今天的活动中,7名记者也成为了法制课堂上的“学生”,4人与同学们一对一组队参与“复习”抢答。当王梓焱问道“你觉得欺凌者永远都是坏人吗”时,4组人员纷纷举手。“欺凌者一开始和我们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家庭等原因才变成这样……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给予他们帮助……”抢答学生话音刚落,四周便响起阵阵掌声。
40分钟的法制课结束后,赠书仪式正式开始,上海高院等4家主办单位负责人分别向学校师生代表赠送了《法治护航校园“零”欺》专题普法读本。
这本专题普法读本编写非常精美,漫画人物生动活泼,对话幽默易懂,漫画册中专门设置了“给被欺凌者的话”、“技术小贴士”、“法官寄语”等温馨提示,很多内容综合了国内外心理学及校园欺凌行为案例的理论内容,可读性极强。
仪式最后,包晔弘说:“防控校园暴力行为,减少校园暴力现象,需要综合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后,上海法院要不断探索少年司法提前介入解决包括具有校园暴力行为在内的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早期矫治机制,开展专门学校少年司法介入审查机制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的‘四位一体’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整场仪式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进行,此次法治课堂暨赠书仪式切实贯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精神,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如春风化雨,让更多的未成年人从小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走出校园,笔者脑海中依然回响着王梓焱在课程最后对同学们说的那番话:你们要记住,自己是学生,是孩子。在成年以前,你们最应该学会的就是保护自己。当你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才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场仪式,也是植根于爱的。